双钩电镀线是电镀生产中常用的自动化设备,通过两个挂钩(主钩、副钩)交替作业实现连续电镀,提高生产效率。三菱 PLC(如 FX5U、Q 系列)控制程序需实现挂钩升降、行车移动、槽体切换、电镀时间控制、故障报警等核心功能。以下是程序设计框架、关键逻辑及实现要点:
一、系统工艺与控制需求
1. 双钩电镀线工艺流程
双钩电镀线通常包含多个槽体(如除油槽、酸洗槽、电镀槽、清洗槽等),主钩与副钩交替完成 “上料→依次经过各槽体处理→下料” 流程,典型动作如下:
2. 核心控制需求
控制对象 | 功能需求 | 信号类型 |
---|---|---|
行车移动 | 左右平移(定位到各槽体)、速度可调 | 伺服电机 / 变频电机(脉冲 / 模拟量控制) |
挂钩升降 | 上升 / 下降(浸槽深度控制)、限位保护 | 步进电机 / 气缸(开关量 / 脉冲控制) |
槽体工艺 | 各槽体浸槽时间控制(0-600s 可调)、搅拌 / 加热联动 | 定时器、温度传感器(模拟量) |
安全保护 | 超限位报警、急停、挂钩碰撞防护(双钩间距检测) | 限位开关(X)、急停按钮(X) |
人机交互 | 工艺参数设置(时间、速度)、手动 / 自动切换、状态显示 | HMI(触摸屏) |
二、PLC 硬件配置(以三菱 FX5U 为例)
1. 输入信号(X):检测与控制指令
信号点 | 描述 | 备注 |
---|---|---|
X0 | 主钩上升限位 | 接近开关(常闭→常开触发) |
X1 | 主钩下降限位 | 同上 |
X2 | 副钩上升限位 | |
X3 | 副钩下降限位 | |
X4 | 行车左限位(原点) | 原点回归基准 |
X5 | 行车右限位(终点) | 极限保护 |
X6 | 急停按钮(常闭) | 所有动作停止 |
X7 | 自动 / 手动切换(自动 = ON) | HMI 或物理开关 |
X10~Xn | 各槽体位置检测(如槽 1 到位) | 光电开关,对应行车定位点 |
Xn+1 | 主钩挂钩检测(有料 = ON) | 检测是否挂料 |
Xn+2 | 副钩挂钩检测 | 同上 |
2. 输出信号(Y):执行机构控制
信号点 | 描述 | 驱动对象 |
---|---|---|
Y0 | 主钩上升 | 接触器 / 继电器(控制升降电机) |
Y1 | 主钩下降 | 同上 |
Y2 | 副钩上升 | |
Y3 | 副钩下降 | |
Y4 | 行车左移 | 变频电机正转 |
Y5 | 行车右移 | 变频电机反转 |
Y6 | 主钩浸槽搅拌启动 | 搅拌电机接触器 |
Y7 | 副钩浸槽加热启动 | 加热管接触器 |
Y10 | 报警灯(红) | 故障时亮 |
Y11 | 运行灯(绿) | 自动运行时亮 |
3. 扩展模块(按需配置)
三、程序核心逻辑(梯形图思路)
1. 手动模式(调试与应急操作)
手动模式下,通过 HMI 按钮或物理按钮直接控制单个动作,优先级高于自动模式:
plaintext
// 手动主钩上升 LD X7 // 自动/手动切换(手动=OFF) AND NOT M0 // 无上升限位报警 AND X100 // 手动上升按钮(HMI输入) OUT Y0 // 主钩上升输出 // 手动主钩下降(逻辑类似,需与下降限位互锁) LD X7 AND NOT M1 // 无下降限位报警 AND X101 // 手动下降按钮 OUT Y1
关键:所有手动动作需与限位开关互锁(如上升到限位后,禁止继续上升)。
2. 自动模式(核心流程控制)
自动模式采用状态转移图(SFC) 设计,将双钩流程拆分为 “主钩流程” 和 “副钩流程” 两个并行状态机,通过 “互斥逻辑” 避免碰撞。
(1)主钩自动流程(状态继电器 S0~S10)
状态 | 动作描述 | 转移条件 |
---|---|---|
S0 | 初始状态(主钩在上料区) | 上料完成按钮触发 → S1 |
S1 | 主钩上升至上限 | 主钩上升限位 X0=ON → S2 |
S2 | 行车右移至槽体 1(除油槽) | 槽 1 到位检测 X10=ON → S3 |
S3 | 主钩下降至浸槽位 | 主钩下降限位 X1=ON → S4 |
S4 | 浸槽计时(T0=60s)+ 搅拌启动 | T0 计时到 → S5 |
S5 | 主钩上升至上限 | X0=ON → S6 |
S6 | 行车右移至下一个槽体(如酸洗槽) | 槽 2 到位检测 X11=ON → S3(循环) |
... | 依次经过所有槽体 | 最后一个槽体完成 → S7 |
S7 | 行车右移至下料区 | 下料区到位 Xn=ON → S8 |
S8 | 主钩下降至下料位 | X1=ON → S9 |
S9 | 下料完成(延时 T1=10s) | T1 计时到 → S10 |
S10 | 主钩上升至上限,行车回上料区 | 回到上料区 X4=ON → S0(循环) |
(2)副钩自动流程(状态继电器 S20~S30)
与主钩流程完全对称,但通过 “双钩间距检测” 实现互斥:
plaintext
// 副钩等待逻辑(当主钩移动时,副钩暂停) LD M200 // 主钩行车移动中(Y4/Y5=ON时置位) OUT M201 // 副钩暂停标志 ANDF M201 // 副钩暂停解除 LD S20 // 副钩初始状态 AND 主钩到位信号 OUT S21 // 副钩开始动作
3. 关键功能实现
(1)行车定位控制(变频电机 + 位置检测)
(2)浸槽时间与工艺联动
每个槽体的浸槽时间可通过 HMI 设置(D 寄存器存储),并联动搅拌、加热等辅助功能:
plaintext
// 主钩在除油槽浸槽(S4状态) LD S4 OUT Y6 // 启动搅拌 MOV D10 T0 // D10=除油时间(HMI设置),加载到定时器T0 LD T0 // 计时结束 RST Y6 // 停止搅拌 SET S5 // 进入下一步(上升)
(3)故障报警与处理
四、HMI 界面设计(配合程序操作)
HMI 需实现参数设置、状态监控、手动操作三大功能,典型界面元素:
五、程序优化与注意事项
通过以上框架,可实现双钩电镀线的全自动控制,核心是利用三菱 PLC 的状态转移逻辑(SFC)拆分流程,配合互斥控制确保双钩安全高效作业。实际编程时需根据槽体数量、电机类型等细节调整参数和逻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