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证上下级空气开关(以下简称 “空开”)保护协调性,核心目标是避免 “越级跳闸”—— 即当下级回路(如电机、加热回路)发生过载或短路故障时,仅下级空开跳闸切断故障回路,上级空开(如总控空开)保持正常供电,确保非故障回路不受影响,同时便于快速定位故障点。实现这一目标需遵循 “选择性保护原则”,从 “脱扣特性匹配”“额定电流分级”“动作时间配合” 三个维度系统设计,具体方法如下:
一、核心原则:明确上下级的 “保护分工”
首先需清晰界定回路层级关系,通常工业设备的空开保护层级为:总控空开(上级)→ 分回路空开(中级,如动力回路、控制回路)→ 设备专用空开(下级,如单台电机、加热器)上下级协调的本质是:故障发生时,离故障点最近的下级空开优先动作,上级空开 “延迟响应” 或不响应,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:
二、具体实现方法:三大关键维度
维度 1:额定电流(In)的 “分级差” 设计 —— 避免过载时越级
上下级空开的额定电流需保持合理差值,确保下级回路的 “最大正常工作电流” 和 “过载电流” 不会触发上级空开跳闸。
维度 2:脱扣特性(类型)的 “匹配性” 选择 —— 避免短路时越级
空开的 “脱扣特性” 决定了它在不同电流下的跳闸时间,分为B 型、C 型、D 型(工业设备常用 C/D 型,家用多为 B 型),需根据下级负载类型匹配上级特性,确保短路时下级先动作。
脱扣类型 | 动作电流范围(相对于 In) | 典型应用场景 | 上下级匹配原则 |
---|---|---|---|
B 型 | 3~5 倍 In(跳闸时间 0.1~10s) | 纯阻性负载(如白炽灯、电阻炉) | 仅用于家用 / 小型设备,工业中极少作为上级 |
C 型 | 5~10 倍 In(跳闸时间 0.1~10s) | 普通感性负载(如小电机 < 7.5kW、变频器、接触器) | 若下级为 C 型,上级可选 C 型(需满足电流差);若下级为 D 型,上级优先选 D 型 |
D 型 | 10~20 倍 In(跳闸时间 0.1~10s) | 大启动电流负载(如电机≥15kW、压缩机、水泵) | 作为上级时,仅匹配下级为 D 型的大功率负载,避免因下级启动电流触发上级跳闸 |
维度 3:动作时间(T)的 “延时配合”—— 应对大短路电流
当发生严重短路(如导线直接短路,电流远超上下级空开的脱扣阈值)时,仅靠 “电流差” 和 “脱扣类型” 可能无法区分,需通过 “动作时间分级” 实现协调:上级空开动作时间 ≥ 下级空开动作时间 + 0.1~0.5s(即上级 “延时跳闸”,给下级足够时间先动作)。
实现时间配合的两种方式:
三、常见误区与规避方法
四、验证与调试:确保协调有效
选型后需通过 “模拟测试” 验证协调性,避免实际运行中出现问题:
总结
上下级保护协调性的核心是 “让离故障点最近的空开先动作”,实现路径可简化为:
通过以上方法,可彻底避免越级跳闸,保障设备供电稳定性和故障排查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