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菱电机跟随输送带行走程序(以 FX 系列 PLC + 伺服 / 变频器为例)
三菱电机实现 “跟随输送带行走” 核心是位置 / 速度同步控制—— 让执行电机(如伺服电机驱动抓手 / 定位机构)的运行速度 / 位移与输送带实时速度 / 位移精准匹配,常见于分拣、贴标、装箱等产线场景。以下分「速度跟随」(通用型)和「位置跟随」(高精度)两种场景,给出基于三菱 FX 系列 PLC 的程序框架、硬件配置及关键逻辑。
一、核心需求与硬件配置
1. 核心需求
2. 硬件配置(基础版)
| 元件类型 | 选型 / 说明 |
|---|---|
| PLC | 三菱 FX3U/FX5U(带高速计数模块 / 内置高速计数器,支持脉冲输出) |
| 输送带驱动 | 变频器 + 异步电机(如三菱 FR-D700),或伺服电机(定位精度要求高时) |
| 执行电机 | 三菱 MR-J4 系列伺服电机(精准位置 / 速度控制),或变频器 + 异步电机(简易速度跟随) |
| 检测元件 | 编码器(安装在输送带滚筒,采集实时速度 / 位移,如 NPN 集电极开路型,1000 线);光电开关(触发跟随信号) |
| 辅助元件 | 接近开关(限位)、急停按钮、人机界面(设定跟随参数) |
二、关键原理
三、程序编写(FX3U PLC 为例,梯形图 + 指令说明)
场景 1:简易速度跟随(变频器 + 异步电机)
1. 变量定义(数据寄存器 D)
| 寄存器 | 用途 | 设定 / 计算逻辑 |
|---|---|---|
| D0 | 输送带编码器脉冲频率(Hz) | HSC 采集的 1 秒脉冲数,换算为频率 |
| D10 | 速度比例系数 | 人机设定(如 0.8 = 执行电机速度为输送带 80%) |
| D20 | 执行电机目标频率(Hz) | D0×D10(需转换为变频器对应频率) |
| D100 | 变频器模拟量输出值 | 目标频率换算为 0-10V 对应数值(0-4095) |
2. 核心程序段
(1)编码器脉冲采集(高速计数器 HSC)
ladder
// 启用X0作为高速计数器输入(C235,对应X0,16位增计数) LD M8000 MOV K0 K4M0 // 清零计数器控制位 SET M8235 // C235设为增计数模式 OUT C235 K0 // 计数器复位,开始计数 // 1秒刷新一次脉冲频率(D0=输送带脉冲频率) LD M8013 // 1秒时钟脉冲 MOV C235 D0 // 将1秒内累计脉冲数存入D0(即频率Hz) RST C235 // 清零计数器,下次重新计数
(2)目标速度计算
ladder
// 速度比例运算(D20=D0×D10,D10为人机设定的比例系数) LD M8000 MUL D0 D10 D20 // 32位乘法:DMUL D0 D10 D20(若数值超16位) // 频率限幅(防止超速,如上限50Hz) CMP D20 K50 M10 LD M10 // D20>50时 MOV K50 D20 // 强制设为50Hz
(3)模拟量输出控制变频器
ladder
// 将目标频率(D20)转换为0-10V模拟量(FX3U-4DA模块,输出通道CH1) LD M8000 // 频率→电压换算:50Hz对应10V(4095),则1Hz对应81.9,D100=D20×81.9 MUL D20 K82 D100 // 近似换算,K82=81.9取整 // 模拟量输出(TO指令:向4DA模块写入数值) TO K0 K1 D100 K1 // K0=模块号,K1=CH1通道,D100=输出值,K1=写入1个通道
场景 2:高精度位置跟随(伺服电机)
1. 变量定义
| 寄存器 | 用途 | 逻辑 |
|---|---|---|
| D0 | 输送带编码器累计脉冲 | C235 累计值(位移 = 脉冲数 / 编码器线数 × 滚筒周长) |
| D10 | 滚筒周长(mm) | 人机设定(如滚筒周长 200mm) |
| D20 | 输送带实时位移(mm) | (D0/1000)×D10(1000 线编码器) |
| D30 | 执行电机位移系数 | 人机设定(如 1 = 执行电机位移 = 输送带位移) |
| D40 | 执行电机目标位移(mm) | D20×D30 |
| D100 | 伺服电子齿轮比换算值 | 目标位移转换为伺服脉冲数(需匹配电子齿轮比) |
2. 核心程序段
(1)位移采集与换算
ladder
// 累计脉冲采集(C235,不复位,持续计数) LD M8000 SET M8235 OUT C235 K0 MOV C235 D0 // 编码器累计脉冲存入D0 // 位移换算(输送带mm) LD M8000 DIV D0 K1000 D5 // D5=D0/1000(脉冲数→转数) MUL D5 D10 D20 // D20=转数×周长=输送带位移(mm)
(2)触发跟随 + 伺服定位
ladder
// X1=光电开关触发信号,启动跟随 LD X1 OR M0 // 自锁 ANI X2 // X2=停止信号 OUT M0 // 伺服定位指令(DRVA:绝对定位,Y0脉冲输出) LD M0 MOV D20 D40 // 目标位移存入D40 DRVA D40 K1000 Y0 // DRVA S1 S2 D:S1=目标位移(脉冲),S2=速度(1000Hz),D=Y0 // 注:需先通过参数设置伺服电子齿轮比,使1mm对应固定脉冲数
(3)跟随完成复位
ladder
// M8029=定位完成标志 LD M8029 RST M0 // 复位跟随触发 MOV K0 D0 // 清零编码器累计脉冲(可选,根据需求)
四、参数配置要点
1. 高速计数器配置(GX Developer)
2. 伺服参数(MR-J4)
3. 变频器参数(FR-D700)
五、调试要点
六、常见问题与解决
| 问题现象 | 原因分析 | 解决方法 |
|---|---|---|
| 跟随滞后 | 伺服刚性不足 / 变频器加减速慢 | 提高伺服位置环增益;缩短变频器加减速时间 |
| 脉冲采集不准 | 编码器接线错误 / 干扰 | 核对编码器接线(A/B/Z 相);加装终端电阻(120Ω) |
| 执行电机速度波动 | 编码器脉冲频率采集不平稳 | 增加脉冲滤波(如取 3 次平均值存入 D0);优化比例系数 |
| 定位偏差累计 | 编码器零点漂移 | 增加原点回归指令(ZRN),定期复位累计脉冲 |
总结
三菱电机跟随输送带的核心是「脉冲采集→参数换算→同步输出」:
若使用 FX5U PLC,可结合「运动控制指令(MC_MoveVelocity/MC_MoveAbsolute)」和以太网通信,实现更高效的同步控制,逻辑与上述一致,仅指令形式(结构化文本)不同。


